說起唐朝的錢,那就有講究了,不同于因為富得流油導(dǎo)致存世量巨大的宋錢,唐錢就有的講究了,唐多盛世,唐錢也有的一說。
“乾封泉寶”錢為唐高宗乾封元年(公元666年)鑄,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。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“乾封泉寶”,字體楷書,“乾”作“乹”。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,鑄時僅八個月。唐朝政府就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,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。價格最普通版的也要幾萬塊。
▲乾封泉寶,嘉德拍賣成交價為10120元
唐建國之初,用的是隋五銖錢。后來鑄造了“開元通寶”。開元通寶的使用,使唐代貨幣保持了長期的統(tǒng)一與穩(wěn)定。開元通寶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世小平錢的基本鑄式,還被沿襲了一千三百年之久,古代日本、朝鮮及越南等國,都受到了開元錢的影響。
▲開元通寶背“澠”,嘉德成交價為36800元
安史之亂,是經(jīng)濟由盛至衰的轉(zhuǎn)折點。唐肅宗乾元元年發(fā)行虛價的“乾元重寶”錢,錢制漸趨混亂。乾元重寶隸書小平,價格為幾十塊錢一枚。
▲乾元重寶折十 八枚 嘉德拍賣成功價格為3450元
建中通寶,唐德宗建中元年復(fù)商州廢爐所鑄。錢文四字隸書,徑2.1--2.3厘米,銅色暗紅,錢體薄小,由于鑄期短,傳世,出土甚少。好品就更少了,所以價格較高。
▲唐代大歷元寶建中通寶大樣各一枚,2005年嘉德拍賣成交價為880元。
得壹元寶傳世不多,早有“順天易得,得壹難求”之說,因而得壹元寶素為泉界珍視。關(guān)于得壹元寶的故事有很多,這些故事里能體現(xiàn)得壹元寶的珍貴程度的要數(shù)得上《古泉叢話》中記載的故事了:一個典當(dāng)者將一枚得壹元寶典當(dāng)給一個山西人,山西人愛不釋手,給典當(dāng)者“錢三萬”。
山西人說,這是自己故意抬高了它的身價,給了三萬,這樣典當(dāng)者就別想再來贖回它;典當(dāng)者卻說,自己是故意貶低它的價值,只當(dāng)了三萬,正是為了以后能贖回它。可見此錢的稀罕程度。得壹元寶普通版3萬元左右。
▲“順天元寶”背上月、“得壹元寶”背上月一組兩枚,嘉德拍賣成交價59800元
唐叛將史思明公元760年占洛陽,自號大燕皇帝,建元順天,鑄順天元寶,形制,色澤均同于得壹元寶,錢文隸書,徑37.5厘米,重20.8克,錢背多有星,月紋,鑄行壹年有余,故傳世較得壹元寶多。順天元寶普通版6000元左右。
▲“順天元寶”背上仰月大字版 嘉德拍賣成交價8625元。
“大歷元寶”錢,存世有這種錢,但是史書未有明文記載。此錢徑2.3厘米,錢文隸書旋讀,為小平錢,背無文。德宗建中年間(公元780-783年),史書曾有鑄錢記載,但也未記載是什么錢。普通版為3000元左右。
▲“大歷元寶”2013年拍賣成交價為575元
此外傳世有“建中通寶”錢,錢徑2.1厘米,重1.8-2克,錢文隸書,旋讀,光背無文。這兩種錢鑄造較粗糙,在新疆等地發(fā)現(xiàn)較多,而內(nèi)地倒較少見,在1992年新疆庫車(唐代稱安西)附近曾出土過大量的建中開元及乾元錢等。
高昌吉利,唐代時西域鞠氏高昌國(今天的新疆)鑄幣,青銅。面文隸書高昌吉利四字。形制厚重,存世較稀少。但是由于地域偏僻,歷史不為人知。所以存世量小,成交價高達60000-90000元一枚。
突騎施錢,西域突騎施汗國所鑄錢幣,青銅質(zhì),圓形方孔,錢面為一圈粟特文,意為“天可汗突騎施錢”,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圖案。錢徑約25mm,厚約2mm,重約4.6g。突騎施錢早期發(fā)現(xiàn)較少,后在新疆地區(qū)陸續(xù)有新的發(fā)現(xiàn),現(xiàn)在市場價在1500-2500元一枚。
說明:文中價格僅供參考,不作為投資買賣依據(jù)或建議
來源:錢幣圈
125